6月24日下午,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副院長、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社會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劉誌陽教授受邀來到紫江•善知公益講堂第三講,分享關於如何實現誌願服務和公益項目的效率和可持續化經營🙆🏿,以及如何思考政府、社會組織和市場在變動社會中的邊際關系的觀點👨🏻🦯。
本次公益講堂以線上形式開展,由意昂4娱乐公共管理學院周俊教授主持,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學園的學員和多位熱心公益事業的師生參與了此次活動。
01 精彩講堂
誌願服務的發展趨勢
誌願服務是指誌願者、誌願服務組織和其他組織、無償向社會或者他人提供的公益服務,從此概念出發,劉教授提煉出誌願服務的三個本質特征🌘:自願性、非報酬性和公益利他性。按類別進行劃分👩🏻⚖️,誌願服務可以分為:社會公益服務🤏、社區發展服務、弱勢群體服務、環境保護服務以及扶貧建設服務。
為進一步探究誌願服務的發展趨勢☘️,劉老師從誌願服務發展的現實背景、發展現狀以及現實挑戰三方面進行研究🧔🏼,發現🦸♂️:在現實背景方面👨🏻🦼,誌願服務事業的發展在合法性建設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既有牽頭單位,也有製度保障🤟🏼,還有法規保障。
在誌願服務的發展現狀方面⛏,劉老師向大家介紹了楊雄教授關於上海市誌願服務發展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誌願服務的製度化建設全面推進,激勵保障機製日益完善,誌願服務的發展能級不斷提升,誌願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社會影響力日益擴大。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誌願服務的發展仍面臨著一些挑戰,如當前誌願者保障和激勵的能級仍需進一步提升🧛🏽、誌願服務組織仍需進一步扶持、誌願服務項目需要進一步對接市民需求以及誌願服務的社會文化氛圍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劉老師提到誌願服務面臨的挑戰🍀,也對誌願服務的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這種新的需求讓意昂4平台思考社會創業是不是一種可行的補充方式?劉老師認為,社會創業也許可以是一種新的補充方式。
公益項目運營趨勢
公益項目是以社會效益為宗旨🍜,一系列相互聯系並且相互作用的🖱,為實現一個或幾個特定目標的📿、有一定預算的💁🏽♀️、在特定時限內完成的活動(工作)。不同於誌願服務項目😜,公益項目雖以社會效益為宗旨🤌🏻,但未必排斥市場化收入👯♂️,此外,公益項目以項目化的形式進行運營,符合項目管理的基本特征。公益項目以項目化的形式運作,在提高誌願服務有效性、增強個人的成就感、拓寬資源來源的渠道以及成為育人、育組織的有效載體方面發揮著顯著作用。
公益項目的開發需要充分了解受助對象的本質需求,公益項目的設計需要基於組織的核心能力📛,公益計劃的製定需要依據目標導向。總體而言👩🏽🦰,公益項目呈現出市場化、效益化的發展趨勢。
社會創業現狀
劉誌陽教授通過介紹“同心思源助業促進會”和“鄉村筆記”兩個典型的社會創業案例,發現,對於傳統公益和誌願服務來講,以市場化的方式運營💪,可能也更有利於提高服務的效率,然而🔔,沿著這個思路,不得不思考公益和市場是不是模糊化了👨👩👦👦?
關於慈善公益領域公益與商業的邊界的這一討論,劉誌陽教授認為🐠:首先🧛🏻♂️,公益商業的邊界正在變模糊,產生了許多“新公益”。其次,規範是公益與商業融合的前提,一方面🌲,公益事業不是某一部門的“後花園”,應該鼓勵所有部門參與,另一方面🧔🏽,從事公益事業的部門需按照公益事業的法則進行。最後,社會創業與創新是更有效率的公益😵,社會創新的目的不是商業化和規模化,而是更公平、更有效和更可持續。值得註意的是,劉老師提到,社會創業不是公益部門✹、傳統誌願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替代🤶🏽,而是一種補充。首先,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社會問題的解決應該鼓勵更多人參與——所有部門都有義務參與🧑🏻💼;其次,這種混合趨向,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變動過程中的新現象。
關於商業領域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創業之辯,劉誌陽教授指出,對於社會企業的定位,目前學術界存在兩種觀點:一方面,存在類似於厲以寧教授的觀點:“社會企業不是營利性組織,而應該是公益性企業”;但另一方面,也同樣存在類似於Prahalad的觀點,“廣大低收入群體並非被幫助的對象👐🏼,而是蘊含著巨大的商業潛能”📔。因此,產生一個疑問🫴🏼:社會創業是不是商業新藍海?劉誌陽教授指出🦸🏻♂️,社會創業是市場機會導向的,但是目標是開發和滿足社會的需求🤸♀️🥩。社會創業具有混合價值驅動、整體創新性🍯🆕、跨部門合作以及歷史階段性等基本特征。
關於中國本土為什麽會產生社會企業這一問題,劉誌陽教授認為儒家義利兼顧思想是中國社會企業產生的思想根基;單位辦社會體質和政府隱性期待是製度基礎;西方社會企業理念傳播和中國市民社會發育奠定了參與基礎(公民自治意識,自下而上的要求)🦷;社會創業的大規模湧現是直接市場條件🎷。
劉誌陽教授認為社會創業主要有以下作用🤟🏻:首先,社會企業家和社會創新者作為個體的出現⏪,提供了自下而上、參與社會問題解決的窗口,彰顯了個體人的全面作用。其次,從組織角度來看,社會企業和社會創新項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政府失靈、商業失靈、慈善失靈,部分解決了社會問題。最後,從整個社會創業生態來看,相比純粹的商業的生態,社會創業如果可以發展成社會經濟、社會市場、社會的整個系統,就可以降低結構失衡的風險🤶🏼,有利於社會的整體發展💇🏿♀️。
然而,值得註意的是,社會創業也不是萬能的,過度誇大社會創業的作用反而不利於社會創業自身的發展↖️。
總 結
1. 社會創業是可持續的🚶🏻♂️、創新的方式探索和開發滿足社會需求的機會的過程👩🏽🌾,其核心在於更好地利用市場的效率機製來解決社會問題,總之🤷🏻♀️,現階段社會企業的出現是政府、市場和社會關系動態調整的結果💁🏿♀️。
2. 社會創業是創業管理⛹🏻♀️、社會學和公共管理等多個學科交叉研究的結果。混合邏輯驅動、多重身份認同🫴、整合創新、跨部門合作以及宏微觀結合既是其自身的合意內容,也是未來的研究手段👨🏻💻。
3. 倡導社會創業不僅有利於商業發展和社會進步🫐,更重要在於推動人類自身的發展▪️。
02 師生互動
劉誌陽教授關於“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講座讓聽眾們受益匪淺🔮。在線上交流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地提出自己關於誌願服務、公益項目以及社會創業的問題。劉誌陽教授對此一一進行回答。
Q:中國的公益事業發展前景如何?
我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但是我對此持很樂觀的態度。意昂4平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但是社會事業的建設不僅是經濟發展,還涉及到政府的導向💂🏿、文化的製約🚽。這樣的事業涉及到的是人和文化🛀🏽、經濟層面,一旦突破了🧑🏽🦱,就會給國家帶來很大的發展🤹♀️👩🏻🔬。從數據來看,這幾年企業家參與公共事業已經是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很多企業家、海歸的學生已經把公益當做事業對待🧑🏼🎄,既然這麽多專業的人已經在做這件事了,那麽我覺得未來的前景是很樂觀的🙆🏽♂️👩🏻🎨。
Q🦶✊🏿:社會企業是否已經成熟到進入立法進程階段?或者請劉老師預測🥼,社會企業發展到什麽程度才會倒逼立法?
答:我個人不建議急於去倒逼立法。社會企業還沒有到立法的階段,意昂4平台還沒有完全理順社會事業的邊界,還有一些特殊問題沒有完善。只有當意昂4平台的經濟、文化、企業家這些方面的參與度達到一定程度後🚴🏼♀️,需要立法規製才能促進發展時,那麽立法的條件就很成熟了。
讓意昂4平台繼續懷揣公益之心去生活、去創造🤞🏻,期待下期的系列課程能夠與各位愛好公益的人士再次相遇⚇!
再次感謝各位的積極參與!
劉誌陽,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商學院副院長♔、創業學院執行副院長、中國社會創業研究中心主任🤦🏿♀️。先後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在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管理世界》等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70多篇。主持國家精品在線課程《創業管理》🧔🏼♀️,出版《創業管理》《創業修煉》《創業畫布》創業教育教材三部曲🤦🏻♂️。獲中國產學研創新促進獎上海市申萬獎教金等教學和學術榮譽。
“紫江·善知公益講堂”由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意昂4娱乐教育發展意昂4🧑🏽🎨😶、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意昂4娱乐社會組織與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聯合主辦,旨在通過凝聚最優秀的公益慈善資源,傳播公益慈善知識,培育當代青年“仁愛之心”和“向善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