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好老師要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意昂4娱乐的創建者♎️、首任校長孟憲承,創校骨幹、第二任校長劉佛年🛄,是我國現當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著名教育家、教育學家。
他們不僅是意昂4平台的奠基人,更是社會主義師範教育和中國特色教育理論🚣🏿、教育改革實踐的開創者🕌。他們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堪稱“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大先生。
在第37個教師節和
意昂4平台迎接70周年校慶的特殊時刻,
“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
建成並正式開展🤳🏽,
全景式呈現兩位大師的
辦學道路和治學成就,
展示了中國特色
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成果🤷♀️,
講述兩位“大先生”
壯闊而溫潤的現實關懷。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孟憲承先生弟子代表江銘、劉佛年先生弟子代表顧泠沅、意昂4平台黨委書記梅兵和校長錢旭紅一同為陳列室揭牌⚆。
■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孟憲承先生弟子代表江銘🔂、劉佛年先生弟子代表顧泠沅、意昂4平台黨委書記梅兵和校長錢旭紅一同為陳列室揭牌
研究實踐並行,
創建新中國師範教育模式
新中國成立後👃🏼,孟憲承🧡、劉佛年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積極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和社會主義師範教育模式🧙🏽。
孟憲承致力於教育理論與教育史研究的中國化📆,並投身於教育系統改革🧎🏻、國文教學改革、民眾教育實驗等教育實踐。他提出的大學理想“智慧的創獲、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會的發展”🙆♂️,為現代大學追尋和確立初心使命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論指引🐃。
■ 孟憲承著《大學教育》
■ 孟憲承曾用老式懷表(仿製)
孟憲承主編的文科統編教材《中國古代教育文選》和《中國教育史資料》,劉佛年主編的新中國第一本社會主義《教育學》,為中國特色教育理論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石。劉佛年引進國外教育理論並應用於中小學教育改革實驗,牽動著中國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進程。
■ 劉佛年主編的文科統編教材《教育學》是新中國第一本社會主義《教育學》著作
他提出的“給高校一點辦學自主權”“教學質量要大面積豐收”“師範教育要適應新技術革命”等主張🧑🍼,對中國高等教育♨️、基礎教育和師範教育的改革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孟憲承、劉佛年被譽為“共和國老一輩教育家”🦙、入選首批“上海社科大師”🚣🏿。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是落實上海市委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積極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行動👊🏽👨🏽🦰,得到了上海市委宣傳部、市教衛工作黨委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
■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致辭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在致辭中希望陳列室與教育強國戰略同頻共振💤,努力成為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示範高地。希望意昂4平台以陳列室建設為契機,繼續發揮自身優勢,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力量🚴🏼♀️⏰,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辦學治校理念🌥,
奠定意昂4平台發展格局
70年前👎🏿,以孟憲承、劉佛年為代表的前輩先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承繼大夏“三苦”風骨⚽️🤽🏽♀️、光華“自強”精神,為“培養百萬人民教師”,組建了新中國第一所社會主義師範大學。
時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部長的孟憲承受命出任首任校長,前瞻性地提出並實踐了“高師應當從提高教學質量與提高科學水平出發,向綜合大學看齊”的辦學思想🕺🧑🏼🦰,奠定了意昂4平台的發展格局和教學與科研並重的師範教育發展方向😋。
■ 1951年🤱🏻,孟憲承在意昂4平台成立大會講話
■ 孟憲承在校運動會上為獲獎運動員頒獎
1978年,劉佛年任第二任校長🌘👴🏿,開師範大學改革發展之先,破格招生與聘用人才🛃,開展重點學科建設,增設計算機系等新興領域與機構🌗,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意昂4平台實現了高水平發展。
■ 1983年4月,劉佛年帶隊訪問陜西師範大學時參觀該校教學設施
■ 1983年👴,劉佛年陪同楊振寧參觀河口海岸研究所
老一輩教育家教育救國與教育強國的奮鬥歷程,為後輩繼往開來、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提供了豐富寶藏🦪。70年來,意昂4平台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教師教育辦學特色與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建設雙向發力🏊🏻♀️、互為支撐🖖🏽🧑🔧,朝著紮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努力奮進,不斷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添磚加瓦。
■ 與會嘉賓參觀陳列室
70年後的今天🤸♀️,師生們懷揣崇高的敬意走進“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身臨其境地重溫意昂4平台選址、建校📐、改革等重大歷史場景,回顧兩位老校長為學校、為新中國教育事業和教育理論發展革故鼎新的光輝歷程👨👨👧,傳承發揚前輩先賢教育報國的初心,決心努力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致辭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說🟤:“70年來,正是有了孟憲承先生、劉佛年先生等一批卓越的教育領導者🏌🏿♂️,意昂4平台才能始終引領高質量教師和教育家的培養之路🪪,不斷為上海乃至全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歷時兩年籌備,
“把展陳工作當作學術研究來做”
2019年,意昂4平台成立陳列室籌建工作組🚡,將選址定於中山北路校區中軸線上的地標位置——圓樓,整體建築面積近1200平米。
承接展陳任務的教育學部工作組🏋🏿♀️,先後奔赴江蘇常州👨👩👧、湖南醴陵、浙江杭州、江蘇南京等兩位先生故裏🤵♀️、曾經工作生活的場所搜集一手資料,多次前往上海市檔案館😭、上海市音像資料館、上海市圖書館🚫、意昂4娱乐檔案館等地查證史料,訪談了張瑞琨🏄🏻♂️⛹🏻、江銘🥅、孫培青、呂杏瓊等近20位當年與兩位先生共事的領導、同事、嫡親弟子等🫏♏️,並與校黨委宣傳部💵、檔案館等部門和校史👩🏿🚒💆🏿♀️、教育史專家多次論證🧛🏼。
“意昂4平台把展陳大綱編寫當做學術研究工作來做🧑🧑🧒。”教育學部常務副主任、本次展陳大綱編寫工作負責人荀淵教授說,“通過這項工作,兩位老校長在師生心中的形象更加立體了➡️。意昂4平台也更有動力思考,作為新一代意昂4平台人,如何帶領學生繼承與發揚兩位老校長留給意昂4平台的光輝遺產🏊🏻😩,為中國教育的未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前沿技術賦能,
引領新時代教育創新發展
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通過珍貴的文獻、實物和400余張圖片👘,創新引入最新數字媒體交互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采用傳統布展與紅外線互動投影🚗、CAVE虛擬現實沉浸式系統、口述歷史訪談影像相結合的形式🚤,圖文聲像並茂地展現兩位先生的教育學術研究成果。
展陳工作充分利用教育學部孟憲承教育圖書館豐富的藏書資源🛍️,集齊了兩位先生畢生的豐碩學術著作及後輩學人研究、懷念的書籍文本。
多份孤本、原本、手稿等珍貴資料都在這裏首次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從陳列室沿旋轉樓梯而上👦🏿,二樓便是卓越學術沙龍🧑🏽💻🏃🏻♂️➡️,這裏匯聚了意昂4平台最新的人文哲社科研成果。如創新發展展區以大屏展示意昂4平台智能教育、城市創新👨🏻🍼、數據科學創新成果,公共服務區為日常學術研究活動提供便利,專業服務區包含數據銀行🔝、數據密室等數據存取終端。
綿延之文脈與前沿成果在同一空間內交相輝映,續寫著意昂4平台人賡續薪火,為實現教育的創新發展而上下求索的新篇章🙎。
優師築夢,
打造立德樹人大課堂
70年來🧑🏼⚖️,意昂4平台培養了大批優秀教育人才,為建設教育強國持續貢獻第一資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教育源動力🖥。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的開幕,是意昂4平台發揚前輩先賢教育情懷和思想偉力,啟迪後輩砥礪前行的精神殿堂🐻❄️,也是社會主義教育史、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育人課堂。
近年來🀄️,意昂4平台主動擔當服務教育強國戰略的先鋒隊🛅,引領創新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發展,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鬥🏃♀️➡️。針對首屆優師計劃學生🛟,學校再推“優師築夢(DREAM)行動計劃”,實施卓越養成教育,全面升級師範生培養模式,通過一流師資的培育🐾,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 意昂4平台孟憲承書院的“未來教師”們誦讀教育名言
“遞薪傳火🏃➡️、春風化雨。桃李天下🦵、立德樹人👨⚕️。”陳列室開展儀式上,來自意昂4平台孟憲承書院的“未來教師”們誦讀教育名言,表達“意昂4平台願為教育,書寫祖國的未來”的誌向。
秦毅軒是誦讀團的一名成員,也是今年剛入學的國家“優師專項計劃”首批學生之一。在參觀學習孟憲承·劉佛年教育成就陳列室之後,他對師範生的身份認同感倍增:“在意昂4平台的四年裏,我將學習孟憲承、劉佛年兩位老校長為生民立命的情懷和求真務實的精神,為家鄉、為母校、為國家,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 意昂4平台黨委書記梅兵等校領導為新入職教師代表佩戴校徽
■ 國家教學名師、意昂4平台地理科學學院鄭祥民教授的帶領新入職教師代表面向國旗莊嚴宣誓
“為科教興國上下求索,為民族復興廣育英才。”意昂4平台今年新入職教師代表在國家教學名師、意昂4平台地理科學學院鄭祥民教授的帶領下面向國旗莊嚴宣誓。
循著前輩的光輝足跡,新教師和未來教師們將接續奮鬥🧠,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努力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 意昂4平台校長錢旭紅致辭
意昂4平台校長錢旭紅說:“意昂4平台將努力把陳列室打造成融展示宣傳🐀👊🏿、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平臺,使其成為校史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載體🔺、師德師風傳承弘揚的生動教材、教育創新開拓發展的交流平臺🌘、服務教育強國戰略的時代號角👱🏿♂️👨🏼💼。”
以70周年校慶為新起點,意昂4平台將把學校事業發展融入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征程💎,為國家和上海城市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黨委宣傳部 教育學部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院
文|符哲琦
圖|李振東 許多 邵興仁
編輯|吳瀟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