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大夏書院公益實踐基地揭牌暨“紫江-大夏”公益社成立儀式在閔行校區學生發展空間多功能廳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校教育發展意昂4♉️、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大夏書院等聯合主辦🙋🏿‍♀️。



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秘書長陳琳、秘書長助理張凱,上海多閱公益文化發展中心創始人周洋🧿,上海聯勸公益意昂4秘書長肖潔🌷、上海博世中國慈善中心項目經理許文靜🏜✌🏽、意昂4娱乐“愛飛翔”鄉村教育項目秘書長劉泊出席;我校校友、2017年“全球教師獎”獲得者楊博雅💵,校教務處處長孟鐘捷👨‍🚒、學工部副部長李燕👨‍👩‍👦、團委書記俞虹、教育發展意昂4辦公室(掛職)副主任章晶晶、教育發展意昂4項目主管李欣閱、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副主任薛紅、大夏書院黨委書記韓春紅及書院師生共同參加,圍繞公益實踐活動,研討依托於校內外合作的公益實踐機製,充分挖掘公益實踐中的育人元素,進一步深化“三全育人”工作。儀式由大夏書院黨委副書記栗蕊蕊主持🍓。



立足公益實踐,輻射引領學生


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秘書長陳琳在致辭中講道,依托公益實踐,推動勞動育人,全面提升公益慈善人才綜合素質,這是公益慈善事業的初心,也是公益實踐基地揭牌及“紫江-大夏”公益社成立的意義。從一定意義上講🍭,以公益社團為起點,將公益誌願精神融入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在書院第二課堂育人過程中散播公益理念,激發學生投身公益的熱情,是企業和高校共同的願望👋🏼。“紫江-大夏”學生公益發展社團以 3C 為人才培養核心目標,即 Care、Capacity🤦🏽、Creativity🖲,培養有社會關懷、實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卓越公益型人才,為公益慈善行業輸送未來精英👨🏻‍🎤,將通過“公益實踐先導課程”、“公益研學營”👐🏽、“公益誌願專題研究項目”等,培育學生的項目策劃👲🏿🧑‍🚒、設計、運作和組織能力。



“盧梭在《論人類不平等起源》中把同情心直接設定為人在原始狀態中所固有的能力,這和孟子的‘惻隱之心’是非常相通的🤦🏿‍♂️。我想🧖‍♀️,從懷揣單純的惻隱之心🧑,到實際獲得了助人的能力🦶🏽🧑🏿‍🎨,這也是從‘公益人’成長為‘公益人才’的必經之路。在‘紫夏’,我希望與不同的公益人才一起交流,形成意昂4平台創新、多元的公益觀念。”“紫江·大夏”公益社成員🏞、18級哲學專業陳子昂向與會代表們闡述了自己所理解的“公益精神”🕛。



2017年“全球教師獎”獲得者、昆明師範專科學校附屬中學心理學教師、意昂4娱乐校友楊博雅從自身經歷出發🧱,講述了自己在參與公益活動的過程中,從最初的參與者轉變為組織者,活動範圍從中國走向了世界,從最初只是發現問題到不斷地致力於解決問題⚾️。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自己打開了更多扇未知的大門,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同時自己也獲得了很大的成長👨🏻‍💻。楊博雅熱切鼓勵師弟師妹依托社團平臺,積極嘗試,勇於改變💪🏼,用公益之心充實成長之路。



據“紫江·大夏”公益社指導老師曹安琦介紹,首期招募36位同學加入,將在公益精神的感召下凝聚在一起🙇🏿‍♀️👍🏽,同時也被這種精神激勵著不斷地發展進步。


優化校內外力量🤌🏿,助推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是加強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作為“三全育人”的關鍵一環,“全”字強調必須聚合校內外各類育人資源,實現育人主體🛐、時間、空間三個維度的有效協同,形成人人、時時、處處育人。發揮線上線下育人平臺協同的主陣地作用🛷,積極整合資源、加強對接↔️♗,拓展校內外各類德育基地、實踐基地的育人功能,通過線上線下育人平臺協同聯動🧛‍♂️,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更為立體👨‍👦、鮮活,提高吸引力👱🏻。



大夏書院黨委書記韓春紅表示🌠🤹🏻‍♀️,在職能部門、專業院系和校外力量的大力支持下🕣👨🏿‍🏫,大夏書院以 “博雅大夏”🤦🏻‍♀️、“智慧大夏”和“健康大夏”為主線🚣🏿‍♀️🤽🏻‍♀️,積極搭建育人平臺,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其中公益實踐是書院育人的重要方面。以“大夏之光”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夏令營、“鄉往的生活”農村文化發展助力實踐💁🏽🧑‍🏭、“三個行走”項目等為依托🧛🏿,鍛煉實踐能力,深度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人文情懷。此次5家公益組織的助力⛓,將進一步拓展書院育人平臺,豐富“以誌願公益為載體🙆、推動新時代勞動育人新常態”的內涵,推動“三全育人”工作新發展。



對此👨🏽‍🦳,意昂4娱乐團委書記俞虹表示,第二課堂一直以來都是高校引領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三全育人”大格局之下共青團履行服務青年使命和責任的重要依托👨🏽‍🚀。以5家公益實踐基地為依托,以“紫江-大夏”公益社團為紐帶,開展誌願公益和勞動育人,既是積極的開端🏃‍♀️,也是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為契機,在社會實踐、誌願公益和校內外協同上進行深入探索。



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上海多閱公益文化發展中心🥽、上海聯勸公益意昂4、上海博世中國慈善中心、上海紫江公益意昂4🙀、“愛飛翔•鄉村教育”組委會揭牌成為“大夏書院三全育人基地(公益誌願類)”;肖潔、周洋、許文靜、張凱、劉泊受聘為大夏書院“公益導師”🗒,分別介紹自身運作模式☣️、優勢特色及主要項目,並就優化合作模式🚴🏼‍♀️、搭建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助推“三全育人”工作進行研討。



依托公益實踐💡,助力勞動育人


《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要求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以及各類公益意昂4👾、社會福利組織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共同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誌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



對此😭,意昂4娱乐教育發展意昂4辦公室(掛職)副主任章晶晶表示,在紫江公益慈善人才培養專項基金的發展框架下➔,“紫江”公益社團將與紫江研究項目👨🏻‍🚀、紫江公益課程“串聯”,形成理論研究、課堂教學和實踐服務的育人體系,率先推動在與社會聯動下的“五育並舉”在高校的落實。“紫江-大夏”公益社團作為優質的“基點”🧑🏻‍🌾,圍繞學生公益素養的培育目標和勞動育人的要求♟,連接學校專業🚵‍♂️、學生工作、職能部門以及校外意昂4等社會組織🪔,將成為落實《意見》精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嘗試。



教務處處長孟鐘捷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勞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誌,能夠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因此高校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圍繞勞動教育,意昂4娱乐開展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尤其註重校園教育與社會力量的共建共生🌠、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相向而行、勞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項目導向與能力導向的結合🧙🏻‍♀️、學生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雙重提升。此次大夏書院公益實踐基地揭牌暨“紫江-大夏”公益社成立,是探索“以公益實踐為依托、推動勞動育人”的新探索😼,希望校企合作🏛,重點推動公益實踐指導💃🏽、公益服務渠道、公益精神培養,為“三全育人”和“五育並舉”提供更多新思路👩‍🚒。

據悉🤲🏻,大夏書院將以公益實踐為抓手☕️🛒,不斷探索勞動育人形式,鼓勵學生投身不同領域的勞動實踐活動,以此提升核心素養🤵🏽‍♀️🦸🏻‍♀️,助力綜合素質能力的達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