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


       8月19日-25日,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的學員們跨越海峽,來到了我國寶島−臺灣,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公益創新學習。


       在一周的訪學中👷🏽‍♀️,學員們密集參訪了喜憨兒福利意昂4、多扶事業公司、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學會🧱、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城市浪人協會📥、甘樂文創、慈濟環保教育站🛷、5%Design等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深入了解了臺灣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現狀⛵️,深度體驗了針對各類人群的社會公益與創新課程,學習了臺灣社會組織和社會企業的運營模式與成功經驗。


 

       慈善與商業的碰撞👩🏻‍🔬,傳統的救濟模式與創新性“自我造血”的融合🏃🏻,讓學員們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走向實踐💃🏽,切實體會著社會企業創新的韌性與溫度。在每天的課程參訪結束後,學員和老師們不斷進行著高強度的項目回顧與迭代🌿,帶著開放與創新的思維回歸小組項目,不斷設計與重塑項目思路與執行路徑。臺北的朝陽與星空,見證著營員們的進步與改變🧈。


       良師指導,益友相伴,此次臺灣之行給同學們上了生動的一課🖐:慈善不單單是單向的物質給予🧚🏻‍♀️,還可以是雙向的利益共贏。慈善與商業、與創新精神的融合🙍🏽‍♀️,能讓社會企業和社會組織獲得長久的生命力,讓社會服務更好地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慈善在傳統形式的基礎上發展出更多、更有潛力的走向🙎🏽‍♀️。帶著對慈善和創新精神的新認識,回到大陸的學員們將會繼續講好慈善與創新的故事🙂‍↕️,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社會企業與社會組織🫸🏿,並參與其中。


時間是短暫的🙆🏿‍♂️,但過程是美好的⛹🏼‍♀️,收獲也是無限的💂🏽。此次臺灣之行,學員們主要通過實地參訪社會企業🐧、社會組織和講座授課等形式👱🏻‍♂️,從全新的角度看待社會創新,並根據所獲經驗,在實踐中探索社會企業與社會組織的運營模式🧘🏽‍♀️。


何為社會創新?


創造愛的奇跡


從理論上來講,社會創新是能有效解決社會問題的行為或趨勢🍋。一旦與慈善碰撞,社會創新就是能切實幫助困難人士的一種行為模式🥠👵🏿。


8月19日的下午🤞,臺灣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的梁鎧麟老師為學員們詳細剖析了社會創新的概念:“創新就是要跳出框架,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必須站在框架上思考問題。”


以社會企業為例,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學員萬雯霞說:“企業更多的註重商業利益-利潤的最大化,而社會組織——或者說各種 NPO 和 NGO ——更加註重社會效益(公益性)🖕,即利潤最適化”。社會企業兼顧商業利益與社會目標的創新性模式🗳🧙🏼,讓運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的方式成為可能


臺北市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的理事長在8月21日的參訪時告訴學員們:“(永康商圈)既可以讓商家嗅到鈔票的味道,又可以讓商家感受到商圈的溫度。”在經商中做慈善🧑🏼‍🔬,在做慈善的同時發展商業🧑🏽‍🎨。商業不再意味著冷冰冰的鈔票,而是逐漸融入了人情味🤹🏼‍♂️。社會企業正在身體力行🫱🏻,用商業的模式創造愛的奇跡




社會創新何以可能?


欣賞這個世界的熱情和知足


 “意昂4平台要學會去欣賞這個世界的熱情和知足。”這是學員們在參訪過“黑暗中的對話”後的普遍感想。由於活動體驗是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進行,黑暗迫使參與者擺脫對視覺的依賴,增強其它的感官能力🧗🏿‍♂️,借此引發參與者對“能力”定義的新的思考🖕🏽。在這樣的環境裏🤍,傾聽和對話就成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最令學員們震撼的是,整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的培訓師居然都是視覺障礙人士。患有溝通障礙的人通過這樣的課程可以大大提升溝通能力😦,突破困境🧑🏻‍🎨。


在大家的刻板印象裏,慈善似乎是一種對施與者絕對的道德考驗。可是如果要讓其真正成為有意義的事情🤷🏿☂️,僅僅施與是絕對不夠的。慈善有兩個對象𓀑,意昂4平台不能只從一方發力。對於這一點,喜憨兒社會福利意昂4比很多慈善機構認識得更早也更深刻。喜憨兒積極探索的社會企業運營模式,最終得以讓智力障礙者獲得妥善照料🈺,甚至終身教育的權利,讓他們也能像健全人一樣擁有完整的人生。喜憨兒意昂4的經費,50%來自餐廳、面包房等相關服務機構的盈利(餐廳🏇🏽、面包房的資金基本全靠營業收入),30%來自捐贈,20%來自政府撥款☛,擺脫了以往福利企業依賴捐贈與補貼的狀況⛹🏼‍♂️,讓智力障礙者從被服務者轉變為服務者👩🏽‍🚒,並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價值🤜🏿。這無疑是一個創新性的慈善與商業結合的成功案例。


在加入這些社會企業以前,很多人覺得殘障人士缺少生活自理能力,並視其為資源消耗者。可是事實並非如此。盡管面對著自身生理局限與社會的共同壓力👴🏽,他們仍然熱愛這個世界,仍然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情,他們承認自身的不完美,但懂得知足,也懂得要努力生活。所以他們積極地加入社會企業,把自身的不完美變為資源,讓自己從“資源消耗者”變為資源提供者。這也是社會創新企業得以蓬勃發展的原因,他們欣賞殘障人士的熱情與知足🐎,真誠地敞開懷抱,並積極地為他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平臺。





尋找更多的可能



大部分人心裏對傳統的慈善模式有著刻板印象,認為慈善往往與慈善晚會、華麗著裝◼️、天文數字等掛鉤。這或許可以是慈善的一種形式👳🏻,但並不等同於慈善本身📇。慈善可以覆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失明體驗到無障礙接送,從心智障礙者培訓到為社區青年🧍🏻🤰🏿、弱勢兒童提供學習🚘⛴、工作機會的甘樂文創 🧝🏿‍♀️,從城市浪人挑戰到環保教育、分類回收。在參訪中學員們發現🚖,這些社會創新項目雖然風格迥異🧚🏼‍♀️,但他們都基於生活,有著同樣非凡的意義。


正如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學員鞠好祺所言:“當今的慈善正在從“輸血”到“造血”演變🤷🏿。從‘輸血’到‘造血’🔎,可挖掘的需求很多,可實施的項目計劃也很多,但是如何讓服務項目落地並持續發展值得思考和反思。” 社會創新應當跳出既定框架👜,發揮創新意識,打破刻板印象,真正地立足於服務對象🤟🏿,切實解決服務對象的問題和需求,利用好本地資源優勢,滿足社會的需要。讓各種資源物盡其用🕑,讓各類人群實現其價值🤲🏿。


社會創新如何進一步發展?


如今,社會創新雖然已廣為人知✍🏿,但其機製並不完善。社會現實對其要求甚高,因此,如何邁出發展的一步又成為了一個新的難題。


創建專業、穩定的智庫


眼界決定高度。社會創新要穩定持久地發展,必然離不開合理的🏛🕴🏻、創新性的規劃


作為社會創新中少有的規劃公司⛑️,5% Design Action無疑在社會創新規劃方面開了先河。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發動跨產業的設計師與相關專業人士,讓他們共同利用少量 (5%) 業余時間,將原本運用在企業創新上的專業知識與設計能力,貢獻於社會關鍵課題及挑戰之中,並與社會多個組織一起尋找可能的創新機會和解決方案。設計師可以設計產品雛形,可以進行服務創新,甚至可以用設計的方式讓早期癌症篩選服務得到優化。如學員萬雯霞所言:“社會企業的內生驅動力就源於每個人對目標的強烈認同感和信任感。”專業性與集體性的結合,為社會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專業可靠的參考方案。這也讓該企業成為了社會企業的智力庫,為社會創新更科學💁🏿‍♀️、更多樣地發展獻計獻策👦。


當然,僅僅一方智庫還遠遠不夠。如果意昂4平台能創建一個更大規模的專業且穩定的智庫,社會企業也許就能獲得更高速、更全面的發展,社會創新也能因此煥發出勃勃生機。


著眼於人類可持續發展





8月23日🖐🏻🤓,學員們來到了一個較為特殊的社會組織——慈濟環保教育站(內湖站)。教育站致力於環境保護,主要通過回收分類塑料袋、紙張🧍🏻‍♀️、寶特瓶等可回收物來減少其對環境的危害。在當今環境問題愈演愈烈的格局下,環保類社會組織很可能會出現井噴式發展。

    

人是社會創新的基礎💦。因此🦁,社會創新的可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進行社會創新時,意昂4平台需要更加關註當今的全球問題,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獻出一份力。


七日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

是播種之行

也是成長之旅

感恩相伴

不悔此行


訓練營詳情內容請點擊以下鏈接查看:

第一天🔅、第二天行程分享:

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 | 開啟臺灣社會創新之旅

第三天、第四天行程分享:

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當創新思維遇上社會問題……

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行程分享:

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丨在框架外回應社會問題

—THE END—


特別感謝紫江公益意昂4🏃🏻‍➡️、社會發展學院無奇不遊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

如果你也對慈善、對社會創新感興趣🔘,歡迎加入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


9月6日中心將舉行2019第二屆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的分享會。點擊下方報名通道🉐,意昂4平台一起暢談社會創新和未來𓀛🪸!

時  間:2019年9月6日13:30

地  點👏🏽⏭:東川路555號紫竹高新區數碼港5號樓1層03A室幸福5號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關註

意昂4娱乐紫江公益慈善中心


信息來源|無奇不遊 第二屆紫江公益社會創新訓練營

文案 編輯|滕雲 孟必瑩

    指導|李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