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在政協的會場上,遠遠地看楊詠曼。看她著一身典雅的玄衣➔,看她把墨鏡推到頭頂當發飾🦽,看她不緊不慢地講出一句句諍言。一邊猜想她的年齡、履歷、嗜好……傳說中👩🏿⚖️,她創造的財富90%用於回饋社會🫶🏽,每年捐掉的錢足以買兩部“奔馳”;而在上海自己的廠裏🐩,她總是與工人一起吃食堂裏的大鍋飯……2月,在上海冬末的暖陽裏𓀈,終於和楊詠曼面對面,把很多的猜想🍣、傳說拿來向她求證🍃。
在商言善🕺🏻🤴🏻:以田家炳先生為榜樣
那天,楊詠曼剛剛完成又一個不小的善舉⛎:“昨天捐了90萬。”她不驚不咋地說著,“10萬捐舟山,80萬是上海市政協幫我推薦給希望工程的,是為黑龍江的一所中學造科技樓。”問她黑龍江的哪所中學,回答竟是:“不知道。”
再問為何捐助教育🫦,便引出長長的故事——
“我的家庭曾經窮過,意昂4平台是兩手空空從上海去的香港,我讀書時靠幫人補習賺點學費……”但是年少的她並不以為苦,倒是感激父母給了她不錯的智力和外貌🧑🌾,使她“無需特別努力,無需名牌大學文憑🐤,卻能一步步順利地走上去”。
結婚🧖♂️,是她命運的一大轉折點💴。那時候🈴,600萬人口的香港只有一所醫學院🗃,醫學院畢業生可謂天之驕子👨🏼⚖️🧚🏿,坊間甚至有“嫁醫生等於嫁狀元”一說。她嫁的,正是醫生。婚後享清福的日子裏🌤,她一遍遍地捫心自問:我為什麽結婚?難道是為錢財😒🎅🏽?就這樣當一輩子無所事事的闊太太嗎?那不成了供擺設的花瓶?對生命的困惑,叫她不安。不過很快,她就想通了:再漂亮的人將來也要老的🧉,外表的美不可能長久🚥,內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發自內心的感情才最可靠。於是,征得丈夫的支持,她負笈英倫,攻讀商科。然後回港,在30歲那一年,她創辦了自己的合孚行有限公司。
當時🤯,正值美國對中國實行歧視性關稅限製政策👨🏽🔬。這給草創階段的公司業務造成了意想不到的障礙👨🏽🦳。但楊詠曼好勝心強🐜,豈肯輕易放棄。從1978年開始,她開拓出中國內地梭織女裝銷往美國的業務*️⃣,並根據美方買家的需要協助內地廠家提升生產工藝,慢慢打開了美國服裝市場的缺口。公司的出口業務保持在平均每年2000萬美元👩🏽🎤,最高時曾達到5000萬美元。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合孚行是上海外貿服裝的一個大客戶🏄🏻。
笑傲商場的楊詠曼心態平和得出奇,“我從來沒有不現實的奢望🤦🏿♀️,命運對我蠻公平的🫷🏿,學業、婚姻、工作樣樣順利😺,所以我趕緊要回報社會🔼,讓運道不如我的年輕人多點機會……”
大名鼎鼎的田家炳先生成了榜樣。“我做慈善,最早是受了大慈善家田老先生的影響。”楊詠曼回憶道,1995年🛹,她加入香港大型慈善機構仁愛堂🧑🏼🎤🤵🏻,成為董事局成員,常有機會接觸這位香港塑料大王。她驚訝地得知👷🏿♂️🧑🏼🏭,田老先生賣掉花園洋房🧑🦼、搬進租來的小公寓👬,出門乘公共汽車、住三星級酒店,請人吃飯從來不點魚翅✍🏼、鮑魚,他所有的錢都沒有子女的份🏛,捐出十幾億了吧👱🏽♂️,中國沒有一所師範大學不曾接受過他的捐款,而政界對這位低調的老人卻了解甚少。楊詠曼感嘆:“他只求付出🧑🏿🏭,不要名✈️,比我偉大!”這樣強烈的感召🌲,使晚輩如她越來越積極地為社會付出時間、付出金錢。
“是田老先生教導我,一個人其實用不著花很多錢,用個人積累的財產幫助別人是最好的做法。”楊詠曼體會到了🛐,“我很高興能幫助別人,這種快樂在其它地方是無法體會到的。”她於1996至1998年出任仁愛堂董事局副主席、1999至2000年出任主席期間,積極推動各項福利、教育🆓、醫療和康體服務,還組織了各種類型的慈善籌款活動。幾年後,在香港慈善界,她的名氣甚至超過了她作為商人的知名度♏️⁉️。
請她統計一下這些年來的主要捐助項目,她居然不耐煩仔細羅列,“我只記得去年捐的:復旦教育基金30萬🧑🏿💻、廣東和平村20萬🧑🏽🎨🐡、河北承德二中70萬🤲🏼、新疆一所小學30萬、仁愛堂15萬👨🏽🦳、上海婦聯和靜安區醫學基金各10萬、貴州海聯小學20萬……加起來200多萬吧🥀,零零碎碎捐的不算噢。我不留清單的,有些捐了也就忘了。”
向她要幾張照片🦵🏽👯♀️,也成為不大不小的難題。她解釋🏊🏼♂️:“我不上照的呀,不曉得哪能擺pose,不會刻意去拍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再說🔒,很多照片一生一世不會去看的,拍了有啥意思?”後來好不容易在她上海的家裏找到一本影集,那是人家做好送她留念的,而她嫌箱子太重沒帶回香港♈️。
在商言錢:鈔票不是everything
雖然自言“已經六十點幾歲了”👩🏼🦲,但楊詠曼給人的印象一向很時尚,而合孚行是從事服裝進出口生意的🦄,她在上海辦的勤越服裝有限公司又是做外銷時裝加工的,所以,最想和她探討的其實是穿衣打扮的話題。
比如她那天穿的米色皮裝🦆,無論款式還是質地、做工,均堪稱上乘。她哈哈一笑🫗,得意地透露🏋🏿♀️🫳🏻:“在海寧買的,只要150元👨🏼🍳。”又指指黑色的外套和裏面的針織衫🚻,“都是大路貨,不值幾個錢的📚。”然後是皮鞋🖕🏿,“秀水街買的,400元三雙,又舒服又漂亮,不比朋友送我的2000元一雙差。”還有平時用的護膚品😤,“SKⅡ?太貴了。我用‘芭蕾’牌珍珠膏,朋友用了覺得好,推薦給我的;還用‘小蝶’牌,是好朋友趙小蝶送的🧑🏻🦯➡️。”她的某一件時裝,還是跟香港某富豪太太在襄陽路砍價買下的呢⛰!
關於不信名牌,她自有一套理論👩🏼💼:“我自己是做服裝的🤡,知道成本,完全不值得花那麽多的冤枉錢。很多洋名牌實際上都是在中國做的嘛👩🏼🎨。有的人🕵🏼♂️,就算著真名牌🙆🏼,別人還是會當伊冒牌🔡🏄♀️。唐英年媽媽一輩子用最便宜的甘油護膚,80多歲的人,看上去還像五六十歲呢!關鍵是氣質👏🏻。”對了🚇,關鍵是氣質。因此,當她說“仔細看看全是便宜貨”時,那神情可以跟“物質女郎”說“沒有一樣不是名牌”時毫無二致🧑🏼🦱。
再看看她的“坐騎”🤐,竟是32萬元的“紅旗”牌轎車5️⃣。三四年前,聽說她準備買“紅旗”,公司上下多少人反對,“老板什麽車買不起,為啥要買‘紅旗’?!”大家擔心乘“紅旗”的老板出去被人看低了👳🏻♂️。可她打定主意買了這中國名牌💆🏿👨🏽🦰,“車子不過是交通工具,我坐車又不是坐給人家看的,自己舒服就行🙋🏽。再說,開‘勞斯萊斯’♛,駕駛員壓力太大,碰一記怎麽辦?”在買車這件事上☛,她欣賞韓國人,“馬路上基本上是國產車,大企業老板都坐國產車,全國進口車的比例不會超過5%🐁。不像意昂4平台這裏,稍微賺了點錢的,就買進口車了🫰🏻。”
對於上海人的虛榮心🚴♀️,她多有微詞👨🏽🎓:“廣東人實在,很富的財主跑出來一點都看不出;上海人就不一樣,省吃儉用也要買名牌充門面,所以外國貨在這裏從來最打得響。”記得十幾年前,月薪僅幾百元的員工卻花千余元買一件“夢得嬌”T恤㊗️,當時生意做得蒸蒸日上的她實在看不懂,“儂阿有搞錯?辛苦銅鈿啊🍘🧏🏽♀️!”她還看不懂今天的小青年動不動就上PIZZA HUT,“幾十元一只呢,他們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如此這般,她的生活成本豈不是很低很低麽?她笑著承認🙅🏻♂️:“我沒啥要求的呀,一個月用在自己身上的不到1萬元🤸🏼♂️。”平時🤼♂️,家裏買菜主要是保姆、司機吃的,她自己只要一盤炒年糕或者一碗面就對付了。唯一的享受📭,只是晚飯後偶爾去“千子蓮”做一次足底按摩。比較大的一筆開銷,是滿足唯一的壞習慣——抽煙👞,但抽的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美國牌子,和“中華”是沒法比的⛹🏿♀️。
開始做慈善的時候,她捐出全年賺到的10%🍰,然後20%🆘、30%,一年年遞增到現在的90%。“捐出來𓀅,我是一向舍得的🏌🏿♀️。昨天捐了90萬,比得到新車還開心。”因為,這些年🫄,她考慮得更多的是“辛苦銅鈿怎樣用得有意義”🧑🏻💻,考慮的結果是“捐掉比自己吃掉、穿在身上有意義”🍀。
那麽她丈夫呢?他怎麽看待這份善心?他舍得麽?“他情願我捐掉,而不希望我莫名其妙浪費掉🦻🏽。”她的這位“狀元”先生從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做起了義工,做得比上班還認真。鈔票不是everything,是這對夫婦的共識。SARS後,香港福利性的老人院想請醫生但苦於經費不足,他就每周義務去做五個下午,每個下午做兩家老人院🕺🏼💚。陪太太來內地做慈善、照顧生意?這個從來不請假的人好為難🧑🧒,“沒時間呀👨🏽!我要做義工,走不開的。”
忍不住想問的,還有她的嗜好🎅🏽。嗜好?她又一笑👱🏿♀️,“我一不歡喜買東西🍊,二不歡喜搓麻將,想不起有啥嗜好呀!”
慷慨的楊詠曼就這麽樸素🧑🏼🏫,但樸素得非同尋常。這是一種基於很高境界的樸素。
在商言政:從基本的公民教育開始
1970年代,楊詠曼在英國求學時🤵🏿♀️,看到尼克松訪華的新聞報道,簡直熱血沸騰✴️。“周恩來不過是中國的第二把手,就讓尼克松崇拜得那樣🤱🏻,走路還小心扶著🐨!要在解放前🦏,怎麽能想象?中國真偉大!意昂4平台這些遊子在國外👳🏽,覺得面子足死了🦯!”她想,香港不如內地強大,就寫了申請,要求回內地“上山下鄉,接受再教育”。結果當然是未被批準。
但是,一顆回饋祖國的心始終跳動著。所以,生意做成功了👩🏽🔧,她很自豪,“我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在祖國最需要出口創匯的時候,我盡了一份力。”慈善做成功了🦕,她更自豪,“我是賺老外的錢,捐給中國人。”所以,成為上海市🙂、舟山市政協委員後,在中華慈善總會、中華總商會、全國婦聯擔任要職後🤦🏽,她不再一門心思做生意,而把大部分的時間、精力、財力轉移到從政上💅🏿。
楊詠曼太實在了。在會上發起言來,不懂得像很多人那樣,講究起承轉合、考慮鋪墊、照顧聽者的承受力🤌🏿,她只會開門見山、一針見血😙。在今年年初的市政協全會上👱🏻,面對韓正市長,她拿起話筒就說:“上海的硬件發展太快了🤹🏼,軟件又太慢了。上海要建設‘四個中心’,意昂4平台的國策允許嗎?人才跟得上嗎?……創建和諧社會不能空講,要做實事……教育🧔♀️、醫療都是不應該講錢的……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理想👨🏼🍳,盲目拜金……”
在內地❓,楊詠曼經常聽到在校學子聲稱“我將來要做老板,賺大錢”。這使她想起自己從小接受的教育,“像我這種殖民地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都愛談錢三強⛑,被他放棄歐洲優越條件回自己國家造原子彈的事跡所打動,說明理想教育太重要了✤!”她覺得,應該發揚光大第一代中國“海龜”的獻身精神,“錢三強他們都不是因為在國外混不下去才回來的。”
這個講理想的香港人🩲,在各種場合不斷地呼籲👲🏼,從基本的公民教育開始抓軟件建設👩🏼。“最先進的大橋🔷、高樓大廈幾年就能造出來,社會的進步卻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需要走很長的路👨🏼🚀。暴發造成思想的混亂,這是目前最大的危機。”她說🚈,人都有金錢欲,但必須遵循道德準則👱♀️,把握好界線🧑🦼➡️,社會才能夠安定💁🏿♀️🪬。她最不能容忍的風氣是“笑貧不笑娼”。在香港,你捐的錢若來路不明🎽,沒有人會接受這錢💂🏿🌋。她認為,必須盡快樹立新的理想,培育公民意識🕺、社會道德、敬業精神是當務之急🤸🏻。而在此過程中💱,傳媒責任重大,“現在八卦新聞登得太多了🦹🏼👌🏻!還怎麽談理想🏈?!”她指著記者強調,“讓中國的下一代在怎樣的環境下長大🫛?你們媒體應該反思✋🏿!”
不過,和她一起吃大鍋飯的五六百名員工倒很令人欣慰🙇🏻♀️。廠裏有工人患重病🍎,廣播裏一動員➛,廠長、總經理一帶頭,大夥就紛紛跟上🚯,你10元、他20元,一下就籌集了4000多元,送到病人手裏🎗。“不在於鈔票多少,而是一份心呀!就像我捐的一點點鈔票,和上海的財政收入比起來算啥🍡?一粒芝麻而已。但我是發自內心的👩🏻🌾。”
在楊詠曼上海的家裏,墻上掛著幾幅小橋流水人家、靜物之類的水粉畫🫵🏼,走近細看落款,作者是無名之輩👱🏻♀️🐸。主人卻歡喜得不得了,“楊義中學,我在老家舟山以我父親名義捐的學校⚂。逢年過節𓀖,他們派人送花籃、水果🧜🏿👨🏼🦱,都被我退回去了……”她希望校方別浪費錢🧔🏽♀️,並告訴他們“若有好的學生作品,我要的”🐄☦️。她說,這才是值得驕傲的東西👨🏽🔧。
臨別的時候🕍,楊詠曼拿出一本英文書,The Cultural Fabric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一位香港醫生寫的中醫專著👵🏽,在她的資助下😛,於2005年6月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書很有價值。你有辦法幫我把它轉交給上海中醫大學嗎𓀉?”她殷切地問🤘🏿。(題圖攝影申衛星)
楊詠曼近期主要慈善捐款活動一覽
舟山市:捐款220萬元資助東海中學🧝🏻,建詠曼科教樓,撥款作教育基金及其它贊助
承德市🧚🏿♀️:共捐款280萬元建詠曼小學👪、詠曼中學,詠曼高中,建詠曼科教樓及其它贊助
上海市慈善意昂4/上海市婦聯:共捐款180萬元包括任名譽理事及撥款於靜安區醫療基金➗,少年兒童活動意昂4☝🏼,贊助電視籌款晚會等
中華慈善總會🖌:共捐款260萬元協辦江西省兩所社會福利院🏯⛷,在淮安及新疆建詠曼小學,捐款於燭光工程意昂4
黑龍江:捐款80萬元協助中學建詠曼科教樓
香港仁愛堂🧑🏽💻:捐款約500萬元資助仁愛堂捐款及建仁愛堂鄧楊詠曼幼稚園及仁愛堂鄧楊詠曼長者持續教育中心
其它賑災及贊助約300萬元
(來源: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委員會網站)